首页 > 法律资讯

智审智执智服智管的智慧法院体系基本建成——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发布

时间:2020-6-4 点击:2974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6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4(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暨2020年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蓝皮书立足于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效,对信息化建设成效与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和分析。

  智慧法院体系基本建成

  蓝皮书指出,2019年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中国法院围绕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智慧法院体系基本建成,走出了一条法院信息化的中国道路。

  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97.8%的法院支持网上立案,其中高级法院的实现比例达到100%,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的实现比例也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分别达到99.3%和97.6%。全国支持网上开庭的法院共有2018家,占法院总数的58.2%。全国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达到99.5%,其中2055家法院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达到100%,占全国法院总数的59.2%。

  蓝皮书指出,各类数据充分表明,2019年是智慧法院由初步形成向全面建设迈进的第一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思路更加务实、进取,以实际行动回应和弥补了以往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全国各级法院有效落实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工作思路,智慧法院顶层设计、审判执行智能化建设、诉讼服务建设、司法大数据管理取得长足进步。

  决策更科学、办案更高效

  蓝皮书指出,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朝着标准化、系统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大踏步前进,力求做到决策更科学、办案更高效、服务更周到、管理更精准。

  审判的智能化集中体现于对在线诉讼模式的全面探索。无论是互联网法院还是移动微法院的线上庭审功能的实现,都令在线诉讼模式本身日臻成熟。区块链技术固定证据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电子数据作为司法证据遭遇的种种难题,已在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效果良好。最高人民法院建设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共完成超过 1.94 亿条数据上链存证固证,支持链上取证核验。

  蓝皮书显示,2019年,各级法院持续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立案风险自动拦截系统、敏感案件自动标识预警系统、庭审语音识别、文书智能纠错、类案强制检索等智能审判辅助不断完善,有效保障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

  为了规范执行行为,最高人民法院研发上线终本案件动态管理平台,进一步打通执行办案平台、联合信用惩戒系统与审判办案平台、人民法院外部相关系统平台的数据通路,数据共享力度和范围日益扩大。此外,财产网络查控平台功能趋于完善,网络司法拍卖平台透明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大数据等技术,人民法院正在实现管理精准化。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通过严格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和科学的数据质量校验方法,保证了案件数据置信度长期稳定在99%以上。集中汇聚的司法审判数据资源,使各级法院审判工作态势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和丰富性大幅提升。

  提供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

  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有效服务司法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找准建设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站服务”的集约化诉讼服务机制的发展方向,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助力法官法院向当事人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

  2019年,各级法院为解决异地诉讼难的问题,加速推进跨域立案改革,利用互联网推动相关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为建设“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的便民立案机制打通线上通道。截至2019年12月23日,全国法院共提供跨域立案服务19471件。其中,提供省级行政区内跨域立案服务15810件,跨省级行政区服务3661件,73%案件管辖法院实现30分钟内响应。

  此外,AI技术在法律咨询领域的运用和相关智能辅助软件的研发,为当事人提供诉讼风险评估、法律查询咨询、诉前调解建议、业务网上办理、流程公开等多项司法服务。

  蓝皮书显示,一年来人民法院全面应用移动办案系统。移动微法院已走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截至2019年底,移动微法院累计实名用户量86万余人,日均访问量次超过46万次,办理网上立案120万余件,网上送达文书超过386万份。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本网站以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
联系我们
私人订制合适的法律服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搜宝商务中心2号楼1615室
咨询电话:400-996-5580